心理知识 知识阅读 开卷有益。
你比想象中更优秀

有这样一些人,明明成绩很优秀,但却不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,总觉得考得好都是因为运气好;被委以重任时,会觉得自己能力不出众,而找借口推脱;就连获得称赞而备受关注时,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。这样的人,很大可能是正在经历“冒充者综合征”

12.jpg

什么是冒充者综合征

“冒充者综合征”,又称冒名顶替综合征或自我能力否定倾向,是指当个体按照客观标准,评价为已经获得了成功或取得成就,但是本人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,自己并没有能力取得成功,感觉是在欺骗他人,并且害怕被他人发现此欺骗行为的一种现象。

换句话讲,“冒充者综合征”者们无法认同或内化自己获得的成就。

13.jpg

导致冒充者综合征的原因

冒充者综合征者往往呈现出对于成就的不安和对认可的渴望,而这些都汇集到一个词——“期待”。这里的期待具有双面性,可以是正向的期待,也可以是反向的不期待。但不论是正向的期待,还是反向的不期待,在成长过程中,往往都来自家庭。

14.jpg

大部分家庭都会对孩子有所期待,有的家庭甚至是过高的期待,他们把孩子获得的成就看得高于一切,而也有小部分家庭采用打压式教育,总以侥幸来代替孩子的努力和天赋。孩子在发展初期通常是靠与父母互动的反馈来建立自我认知的,所以当父母因为期待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到失望,孩子也会随着内化这些失望。为了弥补失望所带来的的情绪上的失落,孩子会加倍努力,但当努力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时,“自我否定”的种子就会在内心埋下,一种深深的自卑感会伴随整个成长过程,并通过生命中经历的“阶段性仪式”触发自我怀疑,最终成为“冒充者综合征”者。

对于“冒充者综合征”者来说,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无法打破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循环作用。“冒充者综合征”者在遇到一项新的任务时,他们会受到担心、自我怀疑和焦虑的困扰。为了消除焦虑,他们会逼迫自己取得成功,并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。而这样的结果会反而加强“冒充者综合征”者正在欺骗他人的感觉,而不是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的自信。

15.jpg


如何改变冒充者综合征


从根源上讲,家庭对于孩子的期待应当是积极正向且适当的。能接受孩子的优秀,就要能接受孩子的普通,鼓励孩子脚踏实地去努力,让孩子可以在一次次尝试中,不断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。

16.jpg

如果你已经是“冒充者综合征”者,不妨尝试一下这些方法。

首先,尝试去接受成功。回想一下自己为成功付出的心血、成就达成经历的不容易等等,尝试与自己共情,确认自我价值。

同时,适当的自我反省。当对自己产生怀疑、自我否定时,停下来主动反问自己:“这种想法真的是正确的吗?这种想法到底是基于他人的期待还是我最真实的感受呢?”

其次,分享自己的感受。去了解自己在父母、朋友、同事等心中的形象并相信他们对自己的判断,从外部视角更容易抛弃不合理的信念。

最后,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。认知疗法能够追溯负面思维的源头,从而调整思维方式,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接受能力,改善心理状态。

17.jpg

“冒充者综合征”者们,请无须为之感到羞愧和自责,就算你不是世上唯一,但也一定比你自己想象中更优秀。

去享受自己取得的成就和赞誉吧,不必高估他人的能力。